一位老师的观点–教学方式不再是一尘不变的
(来自林陈燕君老师的观点)
当马来西亚在5月庆祝教师节,我们不得不回顾许多教育工作者在过去一年的难忘经历。
相信许多老师都会同意,2020年对教育工作者而言,并不是容易走过的日子。我们一度陷入深渊,充满了焦虑和无数个疑问--到底我们要怎样进行线上授课?无法上网的学生该怎么办?如果学校决定不再重新开放,又该怎么办?
我们未必懂得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总是愿意在课堂上,付出更多努力去调适和启发莘莘学子们。
如果您是其中一位面对虚拟新现实,而感到不知所措的教育工作者,那么本文正是献给你的。
在病毒大流行下,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个人认为,其中一个最困难的挑战,就是如何分配时间去进行教学、与学生互动、处理其他行政工作以及照顾自己。对于一些教育工作者,他们甚至还得在家中扮演父母的角色。
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同时兼顾学生、家人和朋友的需求,所以说当一位老师无疑是一份苦差事。我从中了解到,想要成为一位有效率的教育工作者,先决条件就是要爱护自己,我必须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然后才懂得如何照顾自己的学生和教师同事。
这也让我意识到,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工具和无尽的支持来度过前所未有的一年是多么的重要。在去年的疫情高峰期,许多学生基于互联网收线不良和缺乏电子设备,而面对在线学习的难题。事实上,马来西亚有三分之一以上或者36.7%的学生i 完全没有机会接触电子设备,而其他学生也被迫缺课,原因是他们必须在疫情期间协助家人赚取收入。
种种原因导致他们感到压力、缺乏动力、孤独以及无助。老师作为教育制度的前线人物,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把他们当作是独立个体来看待,而不只是学生。最终,这将有助于启发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管是采取何种方式。
当我几经挣扎去融入新的教育架构,我也了解到教育是双向的沟通,老师本身也是学习者。学习各种与学生互动的新方法,以及通过各种教材去重新学习一个主题,可让教育工作者保持谦虚态度,同时也体验更多欢乐。
另一方面,去观察一群资深教师上课学习新科技也是相当有趣的事,因为疫情给予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一个机会,去发展更强的通讯工艺技能。
我们如何掌控面向未来的学习?
面向未来的教育(Future-proofing education)从我们开始!生活在一个进步的社会,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想想教育到底是什么,如何加强我们的角色去着重提升生活技能。从一开始,教育工作者就被视为社会的支柱,能够打造兼具适应力和能力的下一代。学生之所以来到学校,因为这里是学生可以学习、犯错以及重新开始的安全地点。
在当今病毒大流行的世界里,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互相鼓励和合作变得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可以集中资源和专业知识,再通过“项目学习计划”(Project-Based Learning)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如此一来,学生一旦遇上挫折会更能调适,就算面对困难或危机,也更有能力不断去寻找解决方案,无论是在完成作业,还是寻找与老师和同学重新联系的方法。
这也有助于减轻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负担,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疫情中,经常承受着焦虑感。
当我们谈论到面向未来的学习时,最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学校越来越需要科技辅助工具。这意味着需要通过设备、网络和知识才能有效运用。当新冠病毒来袭,缺乏电子设备去进行虚拟学习的学生,学习表现将会大大落后,也有些学生在整个学期都错过了上课。这不仅影响他们的学术表现,也影响了精神层面。
在借助科技力量之下,教育工作者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善用现有的科技来追求知识。今时今日,只需在谷歌搜索一下,就能获取有用讯息、研究和学习材料。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并找到最佳机会去继续为学生提供课程,培养他们不断自我发展。
例如,将教育工作者的传统角色,也就是提供教材给学生的重点,转移到促进者的角色。通过这个方式,学生可以增强对使用科技的信心、提升数码智商,并且学习如何利用手头的信息来获取更多资源。
一同完成旅程
我当中学老师的日子结束得好快,但是我非常荣幸获得“为大马而教”(Teach For Malaysia/TFM)研究生计划和3M的支持,在他们的赞助之下,我才能顺利在科学课上教导150名学生。
有句话说“世界需要更多的老师”,因此我下定决心与所有教育工作者携手前进,一同教学。在那里还有许多活动和课程可以分享,例如有更多机会接触STEM计划,以及让学生接触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主题,就像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平理想和全球问题。
今时今日,许多青年领袖以及鼓舞人心的人物不断寻找新方法,去让未来变得更好的。我坚信要创造无数个可能,必须仰赖老师这一扇门。
行管令:当教学转移到线上,本地师生在互联网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苦苦挣扎。星报报道:2020年4月
个人档案
林陈燕君是一名科学老师,她于2019年在环球科学公司3M旗下的“为大马而教”研究生计划下获得赞助。
燕君是在雪兰莪学区开启2年的教学生涯,过后前往伦敦帝国学院深造,考获理学学士学位(化学)。
她现在正在等待面试,以成为一位政府中学的全职教师。
Comments
Post a Comment